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政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是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遵循。
把握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不懈奋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蕴含了实践、变化、发展的内涵。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要精准科学建章立制,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保证党员干部不仅政治过硬,而且本领高强,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局面。
把握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途径。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目标和使命。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适应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状况的新变化,紧密结合党的建设实践,深入把握和自觉运用党的建设规律,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各种问题,使党的建设始终生机勃勃、富有实效,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把握人民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正是因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刻不忘以“人民标尺”检视自己,敢于刮骨疗毒,永葆肌体健康活力。这是我们党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所在。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站稳人民立场,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衡量标准,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泛凝聚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智慧和力量。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决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把握发展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封闭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放性,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发展,要求我们在过去、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视野中看待和解决问题。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建设伟大工程作为统揽“四个伟大”的关键,不断赋予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新的时代内涵。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们党总结运用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在总结新经验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贺丹君,系南昌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